首頁 |
|
逆行而上書寫擔當,中鐵上海院全力馳援青浦區高新方艙醫院建設
3月份以來,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黃浦江畔的千家萬戶牽動人心。守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守護上海城市的安全有序,抗疫進入“最關鍵,最吃勁”階段,方艙醫院建設刻不容緩。
面對政府之所急、群眾之所需,中鐵上海院聞令而動,全力馳援青浦區高新方艙醫院建設。23600平方米的建設規模,可提供4000張隔離床位,此外部分集裝箱與廠區內既有生活樓統一設計改造,可為1000名醫護管理人員提供生活用房。
用爭分奪秒的速度打贏攻堅戰
4月9日晚7時,中國鐵建華東區域總部的一通緊急電話打進了集團公司,希望快速參加青浦區崧華路廠房改造(方艙醫院)設計。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建紅第一時間指示“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
19時,城建院接到上級領導的通知,全力馳援方艙醫院的建設,城建院院長朱德榮親自掛帥,迅速動員,成立由副院長楊涵辛、總工劉紅偉等11位主要專業負責人組成的應急設計團隊。設計團隊快速響應,僅用2個小時就根據照片等資料重新還原出現狀廠房建筑平面電子圖紙,同時在當晚10時拿出了初步設計方案,并參加由建設單位組織的方案討論視頻會,了解項目的使用訴求、場地環境與限制。直至凌晨1時,設計團隊仍在查閱相關資料,結合廠房已有圖紙,經過幾輪反復商討初步明確平面布置、室外設施位置,以及床位數的研究方案,為下一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用投身一線的力度打贏攻堅戰
4月10日,在鐵建華東區域總部、集團公司和城建院的協調安排下,確定由城建院組建建筑、暖通、給排水、電力專業設計人員,作為中國鐵建方艙建設現場技術協調組趕赴現場集中辦公,支援項目建設。協調小組由城建院第一黨支部書記、建筑一所副所長劉雪敏負責。
4月11日,由于道路嚴格封控,技術協調小組在各方通力協調下克服各自困難,僅用1小時就從各封閉區趕赴現場,并立即投入工作:實地調研廠區現狀,摸排基本建設情況,快速掌握第一手信息,與各參建單位碰頭,了解設計情況、現場施工組織等。
自此,一場爭分奪秒的現場攻堅戰打響了。由于工期緊張,時間有限,所有的工作推進都在以小時計算,項目任務的艱巨和繁重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會議室里,各專業的單獨會議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技術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專業知識解答現場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以助力現場工作高效率推進。直至當天深夜,小組成員仍在燈火通明的臨時會議室與現場施工負責人協調施工方案,解決圖紙問題。
凌晨時分,小組成員拖著還未來得及歸置的行李箱,去往臨時改造的簡易“宿舍”中。盡管是做足了心理準備,但仍然為眼前地上擺好的薄墊和睡袋暗暗吃驚,公共衛生間內滿是泥濘......然而小組成員對“簡陋”的生活條件并無多言,談笑間都在互相鼓勵。
技術小組早出晚歸,24小時處于工作狀態。劉雪敏除總負責協調和外部對接工作之外,還發揮建筑專業特長幫助現場施工調整建筑圖紙,及時指導現場施工。
由于電力材料進場比原計劃滯后,電力工程師蘇超幫助現場施工尋找施工面,重新調整施工計劃,連續幾天都是后半夜才能睡三四個小時。
暖通工程師郭小強在全過程中分階段將設備參數及數量、管件輔材等圖紙信息,經過深化設計和計算傳遞給施工單位,最大程度提高施工單位工程材料采購、加工和安裝效率。
給排水工程師喻學海一遍一遍地去現場摸排雨污水設備系統及路徑,并在貨源緊張的情況下幫施工單位聯系廠家調貨。
與此同時,身在后方的各專業總工也都實時在線,難度大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一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
如今,青浦區高新方艙醫院順利完成初步驗收??挂咭痪€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抗擊疫情是一場必勝之戰,關鍵時拿出勇氣和膽量,“真刀真槍”切實解決難題,爭分奪秒、奮力拼搏,彰顯了中鐵上海院人特殊時期的特殊擔當。
中鐵上海院將繼續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踐行初心使命、書寫央企擔當,做最美守“滬”者。